语文
体现“守正” 命题出色
西安交大附中高级教师 胡再平
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体现了新课标四年一贯的思想——守正。整张试卷难度不大,贴近实际。在结构、题量、难度等方面与去年相比均没有太大的变化,考生感到熟悉。
现代文阅读选择了以“李学勤《老子》的年代”为语料的论述类文本,涉及对重点语句的理解、分析、判断的考查格局;文言文阅读选择了史传类文章《明史·马文升传》,涉及对文言实词、人物评价归类和文章内容判断的考查,与去年设题相同,翻译难度略有上升。
名句默写注重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,涉及新课标教材和初中背诵的内容,具有明确的导向性,但考查内容并非课文中的名句,需引起注意。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阿根廷著名作家莱·巴尔莱塔的短篇小说《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》,考查的内容有“艺术手法的作用”、“人物形象”、“构思评价”等,从文本到设题,难度都较高;实用类文本阅读《“飞虎将军”陈纳德》考查的内容有“材料提炼”、“原因分析”、“看法探究”等,细心分析文章内容会很容易作答。
语文基础知识涉及成语、语病、连贯三个知识和能力点的考查,难度与去年相当。今年没有考查仿句题,而是换了一道徽标构图寓意题,可以说是今年语文卷中最出彩的一道考题了。
高考作文题今年出得好,考生根据第一反应,以“经验与勇气”、“成功的要素”、“知识就是财富”等立意都是符合题旨的。
记者 许江锋整理
语文
传正能量 回归本源
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中 李世超
今年陕西高考语文试题,亲切平和,灵活清新,给考生带来了从容自信的笑容。命题依然以语文能力考查为重点,同时凸显了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教育功能,力图借助高考这一平台,传输正能量,弘扬民族发展呼唤的时代精神。这是本次命题的一大亮点。
作文材料“切割宝石”,无审题难度,和盘托出立意,比去年简单,学生更容易上手。材料明确倡导“勇于尝试,勇于担当,抛却顾虑,不要为价值所牵累”的人生观,合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。《喂影子吃饭的人》对底层人物显示的悲悯情怀,《明史》马文升的“正道直行,恪尽职守,廉洁自律,为国事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”的品行,都昭示着高尚的文化人格。
命题选文贴近现实生活,回归传统文化,重视文化人格的塑造,力图借助试题这面窗口摆渡未来建设者的灵魂,给他们以人生的指引,启发他们勇于迎接挑战、务实做事、善良做人;关注社会民生,回归了语文学科的本源。语言应用题的考查有所变化,更加突出了选拔性,比较综合:17题不再是仿句题,换成了“描绘中国环境保护徽标并揭示寓意”,集观察、品鉴、整合、表达于一体,确实能考查考生语言应用的水准。
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选一,体现了新课标卷对考生个性的尊重,同时又从题量上减轻了考生的负担。其中开放式探究型命题的设计,“鼓励考生有个性、有创意地表达”,再次彰显了新课标精神。 记者 牛凌整理
语文
体现思维 考查能力
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特级教师 吕远
今年陕西采用的课标卷高考语文试题,试题数量、题型排布均与往年相同,作文较为平和,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,人人有话可说。
作文题是根据西梅编译的一篇短文《不知道价值手才不会发抖》的改写,刊登在2013年3月14日的《羊城晚报》上。
从命题人的意图来看,重点应该放在年轻的切割师身上,能力和魄力,对一个人来说都相当重要,而魄力更重要。
今年作文给出我们三个启示:第一,作文训练应走人文教育的思路。树立大语文观,要求学生一定要张开自己的耳目,多关注身边的人、事、物,充实自己的大脑。从题型上看,新材料作文仍然注重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统一。从试题内容的方向来看,更注重关注生活,关注社会,关心自我。第二,高考作文,内容充实尤为关键。内容充实就是文章质朴而不空泛说理,文辞实在而不空洞虚无,议论要有根据,记叙描述要有血有肉。强调内容,强调的是作文要“言之有物”,要写出真实的人生感悟。第三,追求独特的视角和理性的思考。考场作文要得高分,最根本的是考生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,明确命题人意图,你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。在写作时,选取恰当的写作角度,找准一个符合题意、又适合展示自己特色的切入口,那么写出一篇赏心悦目的佳作,获取高乃至满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 记者 褚丹宁整理